有战场,就有战士。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退役军人永远不会缺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鞍山市疫情防控队伍中活跃着一支特殊的“迷彩方阵”——退役军人群体。这些老兵不计报酬、不惧危险,主动请缨干最辛苦、最劳累工作,执行最难啃、最危险的任务,用勇气和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本色。
“国有战、召必回;民有难、挺身出。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前不久,辽宁老兵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宋永奎一次简短的“战前”动员让人热血沸腾。
该公司是由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及士兵组建的企业,致力于帮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公司党支部成立于去年12月13日,是鞍山市首个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党支部。疫情战斗打响以来,该集团党支部第一时间与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并与立山区组织部、团委、立山街道沟通后,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一组三队:一组即由党支部书记宋永奎担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三队即老兵党员应急救援车队,分别由10名老党员任分队长和指导员;防控新型肺炎红色学习队,由集团综合办主任时时更新防控内容和预防手册;入党积极分子先锋队,负责后勤保障和物资储存工作。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危机关头,我必须上!”这是集团党支部第二党小组组长、老兵应急救援车队立山区分队长贾可明决心书上的一句话。
贾可明退役后放弃了政府的工作安置,选择了创业,由于没有经验几次失败告终。2019年,在鞍山退役军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找到了商机,同时加入老兵应急救援车队,并因表现突出,被任命为立山区老兵应急救援车队分队长。疫情防控期间,贾可明多次放弃公司业务,免费道路救援30余次。
“妈妈,儿欠您一个葬礼!”这两天,老兵应急分队队员严军带着愧疚的心,一直把这句话深埋心底。
这些天,一直参加忙于老兵应急救援公益活动。哪成想,2月1日,母亲不幸病逝。跪在母亲的遗体前,平时被称为孝子的严军考虑了片刻,决定非常时期非常安排。于是,在没有惊动左邻右舍的情况,他悄悄送走了母亲遗体,并发誓“等疫情过后一定还母亲一个葬礼。”
第二天一大早,严军擦干泪,驱车返回了老兵应急分队执行紧急任务,兜里还揣着给大家带来的150个口罩。
张贴宣传标语、上门测量体温、公共区域消毒……集团党支部副书记、鞍山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总经理冯俊龙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1月27日晚,他带领老兵军创空间和基地工作人员为市民捐赠医用口罩1500个,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心,献一份力。目前,老兵军创已有100余名退役军人组成志愿服务队。大家说,“为赢得阻击病毒战斗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怨无悔!”
这次疫情防控斗争,既是对党员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场深刻的党性洗礼。
“谁去都有风险,为什么我就不能去,我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啊。队长,我一定要去!”不容队长再回复,老兵周国林就挂断了电话。
去年以来,周国林向集团党支部递交了两份入党申请书。一线疫情防控老兵志愿者队伍中有50多名党员,所以党支部只安排他车辆救援。“组织让干啥就坚决干好啥!”每次有车辆救援任务,他都是第一个出车。一次执行任务时,一名老人突发意外情况,他与战友一道安全把老人送回家。
医院清洁、护送老人、运送物资……周国林24小时备勤待命,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任务最艰巨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说:“我更希望组织早日考察结束,让我早日成为一名正式党员,这样我就可以和老党员一样能执行一线任务了。”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每一名退役军人,都是一道长城“垛口”,一片防火墙。
小区门口,一袋袋萝卜、白菜、菜苔堆放的满满当当,袋子上标注着不同名字。不进小区,将菜放在物业或小区门口,居民按备注自取。疫情期间,这是立山区深沟寺街道退役军人群体以“兵哥菜园子”的名义为市民提供送菜服务的一个缩影。
“自我防护第一位,不出门,不添乱……”这是老兵集团党支部、老兵军创空间志愿者车队、立山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鞍山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退役军人防疫队伍,每一次出发前都要组织大家学习的防护常识。
截至目前,老兵集团党支部累计提供了防疫物品、器材价值3.5万余元,出动党员模范先锋队、拥军小分队等450余人次,出动老兵应急车辆700余次,发放口罩和防护用具2000余个,应急救援30余次,协助政府进行路卡、街道社区检控40余次……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我为了谁。”战“疫”,老兵依然在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