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最美退役军人|葫芦岛深山义务支教7年的退伍军官 邱玉君

日期:2024年10月18日

来源: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

【 字体:

打印本页

  "这条路,对我而言,如一条时光隧道。在这隧道的两端,一端是都市,一端是山村;一端是家人,一端是学生;一端是妻儿对我早日归来的期盼,一端是我对祖国美好明天的追寻……"--摘自邱玉君日记

  邱玉君,1968年3月出生,1987年11月入伍,1992年10月入党,文化程度大学本科。2004年12月被授予空军中校军衔,2008年12月退出现役。2010年4月受聘于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鞍山机场。为了实现自己"忠诚于党,奉献于民"的初心,于2011年10月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舒适的城市生活,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待遇优厚的工作,自费到辽宁西部葫芦岛市建昌县老大杖子乡几所偏远小学辗转教书。义务支教以来,始终兢兢业业地奉献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偏远、哪里最需要,他就到那里去。义务支教以来曾在老大杖子乡的义杖子、牛洞子、吴杖子、张台子四所村小任教,担任过一至五年级的班主任,现任义杖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其义务支教事迹,多次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等国家级媒体媒体报道。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老达杖子乡马头山村义杖子小学地处辽西山区,几排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砖石瓦房,被一圈碎石砌成的院墙围成校园。从鞍山市到建昌县老大杖子乡的学校,全程500多公里。7年来,邱玉君往返两地已经奔波了1万4千多公里。

  "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是我仍然愿意去做一个播种人。"--摘自邱玉君日记

  选择到山村支教,邱玉君不是心血来潮。他在空军某部工作期间,有次去甘肃一个偏远山村出差,刚进村口就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在路边玩泥巴。"几岁了?""11岁了。""咋不去上学?"男孩摇摇头,不说话。

  邱玉君来到男孩家,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一间四处漏风的茅草房,一个没了炕沿的土炕,一张木板搭成的饭桌……那时起他就发誓,将来一定要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做点什么。

  2011年教师节,他从辽宁电视台新闻中得知,建昌县急需乡村教师。在建昌县的地图上,他找到位于最西部大山里的老达杖子乡。当他把电话打到乡教育部门时,对方一听一名团职退役军官想来支教,淡淡地问:"你能干几天?"

  "至少3年!"邱玉君的回答让对方不敢相信:"你还是来看看再说吧。"

  国庆长假,邱玉君走进老达杖子乡马头山村义杖子小学。

  散落在教室里的几套桌椅破旧不堪,凹凸不平的操场上,唯一的体育器材是严重倾斜的单杠……眼前的情景没有吓退邱玉君,反而坚定了他来这里支教的决心。他的辞职申请连续4次递交才被批准,妻子和女儿起初也并不同意他的决定:"你在部队时咱们家就聚少离多,现在你又要去支教……"

  邱玉君何尝不知道他亏欠家人的?他想不出长篇大论来说服妻子,只说了一句:"我不是刻意想做一个好人,我只想为那些孩子做一点儿我能做的事。"虽然有许多的不舍与惦念,但妻子太了解他了,也珍视他心底的善与爱。

  2011年11月17日,邱玉君来到义杖子小学,他给自己定的支教时间是3年。

  旧军装、迷彩鞋、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绿挎包,退役中校成了村小学的代课老师。这位老兵让乡亲们不解:世界上咋会有这么傻的人?

  "军人什么苦都能吃,只要这个苦吃得值得。"--摘自邱玉君日记

  义杖子小学6个年级70多名学生,连校长在内只有6名教师。邱玉君成了三年级的班主任。尽管有心理准备,但第一次走进教室,邱玉君还是不太适应。地面坑洼不平,桌椅吱嘎作响,一块简易黑板已露出木头的底色,冰冷的教室里,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冻得瑟瑟发抖。邱玉君转身走出教室,擦了擦潮湿的眼角又回来,开始他的第一堂课。

  "邱老师的课我们都喜欢听,除了讲课本上的知识,他还给我们讲城里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孩子们格外喜欢这个穿旧军装的老师。

  "山里的孩子们太苦了。他们没见过'变形金刚',没吃过'奥利奥',但他们特别尊敬老师,对知识的渴望也特别强烈。冬天,许多孩子的手冻裂了,握笔时出血仍坚持写字。下课,他们围着炉子烤手时总会特意给我腾出空地……"说起学校的孩子们,邱玉君总是止不住泪水。

  其实,苦的不仅是孩子,还有他自己。第一天做晚饭,他忙活了半天也没能点着半湿不干的玉米秆儿。宿舍四处漏风,冬天即使戴着棉帽睡觉半夜也会冻醒。他只好烧一锅开水,把宿舍的4个盆全部盛满放在炕上,靠热气取暖。

  不久前,邱玉君做了一次体检,6项指标不合格,医生的诊断只有4个字:营养不良。

  "咋能不缺营养?在村里6年,我们就没见他吃过肉,经常是清水煮面条。他说是图方便,可我们知道,他是不舍得花钱,他的钱都花在学生身上了。""这么多年,我们就没见他穿过新衣服,一年四季都是那身旧军装。"提起邱玉君,村民们讲到动情处,常常哽咽。一位家长哭着说:"虽然孩子们离不开邱老师,但邱老师太苦了,求你们让他赶紧回去吧!"

  邱玉君的付出感动了纯朴的村民,他们总想方设法报答他。可邱玉君早在支教之初就给自己"约法三章":不收一分代课费,不吃村民一顿饭,不拿村民一针线。他说,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任何时候都要牢记。

  村民们知道邱玉君的"规矩"后,就常趁他不在的时候,把送来的东西放到教室的讲台、宿舍的门口或窗台上,有时是一棵大白菜、一捆大葱或一袋豆角,有时是热气腾腾的包子或饺子……

  2012年春季开学之际,邱玉君开车拉着教学用品返校时发生了车祸,两根肋骨骨折。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他却执意回学校打针。他侧躺在炕上,让班里的孩子4个一组轮流到宿舍听课。孩子们见老师疼得直冒虚汗,边听课边抹眼泪。

  一个星期后,邱玉君咬着牙回到教室上课。他背倚着墙,不能大声说话。那天,课堂里出奇的安静。

  "军人最懂得责任与使命,这些孩子就是我未完成的使命。"--摘自邱玉君日记

  除了正常的教学,邱玉君还自掏腰包资助贫困学生。全乡11个行政村100多个自然屯,都曾留下他走访的足迹,受他资助的学生达200多名。

  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冬天怕学生冻着,他给每人买一副棉手套、一个保温杯,每天天不亮就到教室生好炉子。许多学生上学要过一条河、翻一座山,夏天小河涨水,他就一个个背着学生过去;冬天下雪,他就起大早到山那边把学生接到学校。

  时间过得很快,邱玉君的3年之约就要到期。2014年9月开学的第一天,上完课后,他向孩子们道别。听说邱老师要走,孩子们哭成一片,有的拽住他的衣角,有的拉着他的胳膊。一个叫刘雅丽的女孩哭着哀求:"老师别走!我不让你走!"邱玉君也抑制不住眼泪奔涌。就这样,邱玉君决定继续留下来。这一次,妻子和女儿没有怪他。

  2015年除夕,邱玉君心里放不下乡里4名无父无母的孩子,带着妻子和女儿专程从鞍山赶到老达杖子乡过年,一家三口带着年货先后到这几家拜年。看到几家的境况,女儿邱爽也终于理解父亲为什么不想离开。

  "我为父亲感到自豪,我愿意和那里的弟弟妹妹们一同分享父亲的爱……"一天,邱玉君读着女儿写的作文,泪水再次决堤。

  邱玉君的班上有13名学生,9名是留守儿童。邱玉君刚去时问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好多孩子的回答是像父亲一样出去"抹灰"(做泥瓦匠)。如今,他们的理想是考上大学,去看外面的世界。

  在邱玉君的感召下,他曾工作过的鞍山机场的员工为义杖子小学捐赠了90套全新的课桌椅,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工会捐赠了许多教具、书包,他的一些战友和朋友们也将这里作为助学帮困的联系点……

  家庭困难的汤艳艳是受邱玉君帮助较多的学生之一。那天,记者跟随邱玉君到汤艳艳家家访,她哭着对记者说:"没有邱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离开时,走出几十米远,我们回头一看,汤艳艳还在挥手。邱玉君说,这些孩子都是这样,每次家访离开,直到看不见我的背影他们才肯回去。

  转眼又是一个3年。如今,女儿上了大学,邱玉君的妻子也从鞍山来到这里,学校人手紧张时,她也时常走上讲台为孩子们上课。

  时光走得不急不缓,对于今年已50多岁的邱玉君来说,在建昌县老大杖子乡义务支教也已整整7年。

【附件下载】